在現代的工業生產中,對工件進行加熱變形,熱處理,焊接,熔煉等熱加工,而每道加工工序,對產品的質量都至關重要,而選擇和使用適當的加熱設備對不同的產品加熱到適宜的工藝溫度,對工件也相當重要。
針對傳統的電阻爐和現代的電磁感應爐在原理上的區別總結如下:
傳統電阻式加熱爐是利用電流使爐內電熱元件或加熱介質發熱,從而對工件或物料加熱的工業爐。它的工作方式為:電能通過電阻絲轉為電阻絲的熱能,再通過對流換熱轉到空氣內能,再通過空氣的對流換熱,轉換為工件的內能。水在沒有外力的作用下,不能從低處流往高處,熱亦不可能自發地、不付代價地從低溫物體傳到高溫物體。所以上面每一個熱能的傳遞過程都需要一定的溫差,而且空氣對工件對流換熱系數不高,熱效率一般只有35%左右,所以整個加熱過程周期相對較長。
而新式的電磁模具爐主要原理為:
變化的磁場在周圍空間產生電場,當導體處在此電場中時,導體中的自由電子在電場力作用下作定向移動而產生電流即感應電流。所以交變的電流通過了電磁爐內線圈之后,就會在線圈的周圍產生交變的磁場。當有含鐵質的工件放置線圈中間時,工件即切割交變磁力線而在工件內部及表面金屬部分產生交變的電流(即渦流),渦流使工件的鐵分子高速無規則運動,分子互相碰撞、摩擦而產生熱能,從而加熱工件。能源的傳遞過程為:電能變為電磁能,再由工件切割交變磁力線轉變為工件內能。過程簡單,
而且是在工件的內部產生熱能,直接對工件進行升溫,速度快,熱效率可達到90%以上。
傳統電阻式爐熱效率低,加熱時間長,能耗較高;而新式電磁感應爐熱效率高,加熱時間短,能耗低。但電磁感應爐因為升溫速度快,在使用過程中,必須隨時針對生產使用工件情況對溫度進行調整,以獲得所需要的工藝溫度。
以上內容由瑞安市特瑞達電氣廠收集的電磁感應爐與傳統電阻爐的區別,如果大家對電磁感應爐與傳統電阻爐的區別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歡迎來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