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電磁感應加熱器?
電磁感應加熱來源于法拉第發現的電磁感應現象,即交變的磁場在導體中產生感應電流,從而導致導體發熱。自從發現電流通過導線發生熱效應后,世界上便出現了很多從事研究制造電熱器的發明家。1890年,瑞典技術人員發明了第一臺感應熔煉爐——開槽式有芯爐;1893年,美國出現了電熨斗雛形;1909年,電灶的出現實現了從電能轉化為熱能的過程;1916年,美國人發明了閉槽有芯爐,電磁感應技術逐漸進入實用化階段。
二、工作原理是什么?
1840年英國物理學家焦耳(J.Joule) 和俄國物理學家于1842年,各自獨立地發現了電流的熱效應,即流經導體中的電流會產生熱能的現象。這一發現成為焦耳-楞茨定律;當導體有電流活動時,自由電子運動要克服各種阻力,克服導體的電阻,從而使一部門電能轉化為熱能。感應加熱就是利用這部門熱能來加熱金屬。由此可見,電流的熱效應和電磁感應現象共同組成感應加熱的理論基礎。
現在的每一次感應加熱技術革新都是在物理原理的基礎上。
以上內容由瑞安市特瑞達電氣廠收集的電磁感應加熱器介紹及工作原理,如果大家對電磁感應加熱器介紹及工作原理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歡迎來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