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感應釬焊時,零件的釬焊部分被置于交變磁場中,這部分母材的加熱是通過它在交變磁場中產生的電磁感應電流的電阻熱來實現的。頻率越高,電流滲透深度越小,雖然使表層迅速加熱,但加熱的厚度卻越薄,零件的內部只能靠表面層向內部的導熱來加熱,這就是所謂的集膚效應。由此可見,選用過高的交流電頻率并不是有利的,一般500kHz左右的頻率是比較適宜的。此外,集膚效應還與材料的電阻系數和磁導率有關,電阻系數越大,磁導率越小,集膚效應越弱,反之集膚效應越顯著。
電磁感應圈是電磁感應釬焊設備的重要器件。正確設計和選用電磁感應圈的基本原則是:保證焊年加熱迅速、均勻及效率高。通常電磁感應圈均用純銅管制成,工作時管內通水冷卻,管壁厚度應小于電流滲透深度,一般為1~1.5mm。電磁感應圈與焊件之間應保持間隙以免短路,但為了提高加熱效率,應盡量減少電磁感應圈匝間及與焊件的間隙。電磁感應釬焊時往往需要一些輔助工具來夾持和定位焊件,在設計夾具時應注意的是,與電磁感應圈鄰近的夾具零件不應使用金屬,以免被電磁感應加熱。電磁感應釬焊時,可使用箔狀、絲狀、粉狀和膏狀釬料,安置的釬料不宜形成封閉環,可采用釬劑和氣體介質去膜。
由以上內容得知電磁感應爐銅管循環通水要差不多1~1.5mm厚,這樣才能避免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