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鑄造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電磁感應爐。
背景技術:
感應爐廣泛用于金屬的熔煉,是鑄造及熱處理車間的主要設備。中頻感應爐是把三相工頻交流電,整流后變成直流電,再把直流電變為可調節的中頻(300hz以上至20khz)電源,在電容和感應線圈里流過中頻交變電流,產生高密度的磁力線,切割感應圈里盛放的金屬材料,在金屬材料中產生很大的渦流,將金屬材料進行加熱或融化,從而實現金屬的熱加工處理。
在中頻感應電爐中,位于感應圈與被加熱熔化的金屬之間的填充物稱為爐襯。一般由耐火層、隔熱層和絕緣層組成。除了起到用于盛裝金屬液并進行冶煉的作用外,還起著絕熱、絕緣和傳遞能量的作用。感應爐的爐襯是感應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關鍵部件,爐襯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感應爐的使用壽命。感應爐爐口部分的爐襯在加料時極易受到大塊爐料撞擊而遭到破壞,從而降低了感應爐的保溫效果,增加了感應爐的功耗。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電磁感應爐,以減少在加料時對爐口部分的爐襯造成損壞的情況,從而提升感應爐的保溫效果,降低感應爐的功耗。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電磁感應爐,包括爐體,所述爐體頂端開設有與所述爐體內部相通的開口,所述爐體的開口端設置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上開設有貫穿所述支撐板的進料口,所述進料口側壁鉸接有若干個防護板,所述支撐板和若干個所述防護板之間均設置有使所述防護板朝向所述進料口中心方向轉動的彈性連接機構,所述防護板遠離所述進料口側壁的一端位于所述進料口下方,若干個所述防護板朝向所述進料口中心轉動以封閉所述進料口。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通過防護板和彈性連接機構之間的相互配合,當工作人員通過進料口向爐體內加料時,原料在自由落體并抵接于防護板上時,防護板由于受到原料的壓力而打開進料口并使原料落入爐體內,且由于彈性連接機構對防護板的彈性作用,使原料在進入進料口時對原料起到緩沖作用,從而大大降低了原料進入爐體內時的速度,不易與爐體內部發生較為強烈的碰撞而導致爐襯損壞,從而提升感應爐的保溫效果,降低感應爐的功耗;且在進料前后進料口能夠自動封閉,減少了爐體內的熱量散發,從而減少了感應爐的能源消耗。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彈性連接機構包括固定連接于所述防護板底面的連接桿、開設于所述支撐板側壁的連接槽,所述連接桿和所述連接槽均沿所述連接桿與所述防護板的連接點的轉動路徑方向延伸,所述連接桿滑動插接于所述連接槽內,所述連接桿與所述連接槽之間設置有彈性件。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通過連接槽和連接桿相配合,使防護板在轉動時,連接桿沿防護板的轉動路徑滑動連接于連接槽內,且防護板在無外力作用下,通過彈性件的彈性作用,使防護板能夠朝向進料口中心處轉動,以使若干個防護板均與相鄰兩個防護板相抵接,以再次封閉進料口,減少爐體內熱量逃逸的情況。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連接桿遠離所述防護板的一端固定連接有限位塊,所述連接槽開口端的內壁固定連接有限位環,當所述限位塊抵接于所述限位環時若干個所述防護板封閉所述進料口。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通過限位塊與限位環之間的相互配合,使防護板在朝向進料口中心方向轉動時,減少因慣性而導致連接桿脫離連接槽的情況,增加防護板與支撐板之間的機構穩定性。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支撐板頂面位于所述進料口的位置固定連接有進料斗,所述進料斗的上口直徑大于下口直徑。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在進料口處設置進料斗,使工作人員向進料口內進料時,減少原料散落在進料口外面的情況,減少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進料斗外壁與所述支撐板頂面之間固定連接有若干個加強筋,若干個所述加強筋繞所述進料斗周向均勻設置。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加強筋,以增加進料斗的強度和穩定性,減少進料斗因長時間受到原料的沖擊力而發生彎曲甚至損壞的情況,增加進料斗的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支撐板內設置有保溫層。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在支撐板內部設置保溫層,以增加支撐板的保溫性,從而減少熱量散失的情況,增加感應爐的節能性。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支撐板可拆卸地連接于所述爐體,所述支撐板側壁固定連接有吊環,且所述吊環設置有至少三個。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在感應爐上設置吊環,以便于當設置于支撐板上的機構損壞時或者爐體內部需要進行更換時,工作人員方便通過吊環將支撐板升起并進行移動。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防護板底面設置有加強筋。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在防護板上設置加強筋,以增加防護板的抗彎折能力,從而減少防護板因長時間受到原料的沖擊而發生彎曲甚至損壞的情況,增加防護板的使用壽命。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過防護板和彈性連接機構之間的相互配合,使原料在進入進料口時對原料起到緩沖作用,從而大大降低了原料進入爐體內時的速度,不易與爐體內部發生較為強烈的碰撞而導致爐襯損壞,從而提升感應爐的保溫效果,降低感應爐的功耗。
2.通過限位塊與限位環之間的相互配合,使防護板在朝向進料口中心方向轉動時,減少因慣性而導致連接桿脫離連接槽的情況,增加防護板與支撐板之間的機構穩定性。
3.通過在進料口處設置進料斗,使工作人員向進料口內進料時,減少原料散落在進料口外面的情況。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施例的整體剖視圖;
圖3是圖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附圖標記:1、爐體;2、螺栓;3、支撐板;4、保溫層;5、進料口;6、防護板;7、加強筋;8、彈性連接機構;9、連接桿;10、連接槽;11、彈性件;12、限位塊;13、限位環;14、進料斗;15、吊環。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一種電磁感應爐,如圖1和圖2所示,包括爐體1,爐體1頂端開設有與爐體1內部相通的開口,且爐體1的開口端通過若干個螺栓2固定連接有支撐板3,支撐板3內設置有保溫層4,保溫層4為填充在支撐板3內部的玻璃纖維棉,以增加支撐板3的對爐體1的保溫效果,支撐板3上開設有貫穿支撐板3的進料口5,進料口5設置為正多邊形的形狀,進料口5側壁鉸接有若干個防護板6,防護板6遠離進料口5側壁的一端位于進料口5下方,若干個防護板6朝向進料口5中心轉動以封閉進料口5,防護板6底面設置有加強筋7,以增加防護板6的強度和抗彎折能力。
如圖2和圖3所示,為使若干個防護板6能夠自動將進料口5封閉,支撐板3和若干個防護板6之間均設置有彈性連接機構8,彈性連接機構8包括固定連接于防護板6底面的連接桿9、開設于支撐板3側壁的連接槽10,連接桿9和連接槽10均沿連接桿9與防護板6的連接點的轉動路徑方向延伸,連接桿9滑動插接于連接槽10內,連接桿9與連接槽10之間設置有彈性件11,彈性件11設置為彈簧。
為減少連接桿9脫離連接槽10的情況,連接桿9遠離防護板6的一端固定連接有限位塊12,連接槽10開口端的內壁固定連接有限位環13,當限位塊12抵接于限位環13時若干個防護板6封閉進料口5。
為減少在加料時遠離落在進料口5外側的情況,支撐板3頂面位于進料口5的位置固定連接有進料斗14,進料斗14的上口直徑大于下口直徑,且進料斗14外壁與支撐板3頂面之間固定連接有若干個加強筋7(圖1中示出),若干個加強筋7繞進料斗14周向均勻設置。
為便于工作人員對支撐板3進行移動或更換,支撐板3側壁固定連接有四個吊環15,且四個吊環15繞支撐板3周向均勻設置,通過四個吊環15,在工作人員對支撐板3進行吊裝時更加穩定。
工作原理:
當工作人員通過進料口5向爐體1內加料時,原料在自由落體并抵接于防護板6上時,防護板6由于受到原料的壓力而打開進料口5并使原料落入爐體1內,且由于彈性連接機構8對防護板6的彈性作用,使原料在進入進料口5時對原料起到緩沖作用,從而大大降低了原料進入爐體1內時的速度,不易與爐體1內部發生較為強烈的碰撞而導致爐襯損壞,從而提升感應爐的保溫效果,降低感應爐的功耗;且在進料前后進料口5能夠自動封閉,減少了爐體1內的熱量散發,從而減少了感應爐的能源消耗。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技術特征:
1.一種電磁感應爐,包括爐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爐體(1)頂端開設有與所述爐體(1)內部相通的開口,所述爐體(1)的開口端設置有支撐板(3),所述支撐板(3)上開設有貫穿所述支撐板(3)的進料口(5),所述進料口(5)側壁鉸接有若干個防護板(6),所述支撐板(3)和若干個所述防護板(6)之間均設置有使所述防護板(6)朝向所述進料口(5)中心方向轉動的彈性連接機構(8),所述防護板(6)遠離所述進料口(5)側壁的一端位于所述進料口(5)下方,若干個所述防護板(6)朝向所述進料口(5)中心轉動以封閉所述進料口(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磁感應爐,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連接機構(8)包括固定連接于所述防護板(6)底面的連接桿(9)、開設于所述支撐板(3)側壁的連接槽(10),所述連接桿(9)和所述連接槽(10)均沿所述連接桿(9)與所述防護板(6)的連接點的轉動路徑方向延伸,所述連接桿(9)滑動插接于所述連接槽(10)內,所述連接桿(9)與所述連接槽(10)之間設置有彈性件(11)。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電磁感應爐,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桿(9)遠離所述防護板(6)的一端固定連接有限位塊(12),所述連接槽(10)開口端的內壁固定連接有限位環(13),當所述限位塊(12)抵接于所述限位環(13)時若干個所述防護板(6)封閉所述進料口(5)。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磁感應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板(3)頂面位于所述進料口(5)的位置固定連接有進料斗(14),所述進料斗(14)的上口直徑大于下口直徑。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電磁感應爐,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料斗(14)外壁與所述支撐板(3)頂面之間固定連接有若干個加強筋(7),若干個所述加強筋(7)繞所述進料斗(14)周向均勻設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磁感應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板(3)內設置有保溫層(4)。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磁感應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板(3)可拆卸地連接于所述爐體(1),所述支撐板(3)側壁固定連接有吊環(15),且所述吊環(15)設置有至少三個。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磁感應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護板(6)底面設置有加強筋(7)。
技術總結
本實用新型涉及鑄造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電磁感應爐,本實用新型包括爐體,所述爐體頂端開設有與所述爐體內部相通的開口,所述爐體的開口端設置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上開設有貫穿所述支撐板的進料口,所述進料口側壁鉸接有若干個防護板,所述支撐板和若干個所述防護板之間均設置有使所述防護板朝向所述進料口中心方向轉動的彈性連接機構,所述防護板遠離所述進料口側壁的一端位于所述進料口下方,若干個所述防護板朝向所述進料口中心轉動以封閉所述進料口,通過上述設置,以減少在加料時對爐口部分的爐襯造成損壞的情況,從而提升感應爐的保溫效果,降低感應爐的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