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感應爐,尤其是一種提高電磁感應效率的電磁感應爐。
背景技術:
中頻感應爐是指工作頻率在150~10000hz范圍內的感應爐,具有熔化速度快、生產效率高、適應性強、使用靈活、電磁攪拌效果好、啟動操作方便等優點?,F有的中頻感應爐的爐體外周環繞的電磁圈,在加熱過程中,經常出現加熱量較大,但爐體升溫速度慢,怎樣在加熱過程中適當減小加熱量,且能使爐體快速升溫,成為長期以來難以解決的技術難題。
鑒于上述原因,現一種提高電磁感應效率的電磁感應爐。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提高電磁感應效率的電磁感應爐,采用在電磁圈一側設置上折電磁圈,上折電磁圈與電磁圈為一體,上折電磁圈為直線向上傾斜,上折電磁圈與電磁圈的夾角為135-160度,與現有的電磁圈相比,整體長度縮短,重量輕,因此加熱量減小,上折電磁圈內的加熱熔液在上升過程中會減速,導致熱量不斷堆積而升溫,從而達到了在加熱過程中明顯減小加熱量,且能使爐體快速升溫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為了實現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提高電磁感應效率的電磁感應爐,是由:爐體、電磁圈、上折電磁圈、進出水孔、接管、接板、磁軛構成;爐體外周環繞呈彈簧式的電磁圈,電磁圈一側設置上折電磁圈,上折電磁圈與電磁圈為一體,上折電磁圈為直線向上傾斜,電磁圈與水平面的夾角為10-30度,上折電磁圈與電磁圈的夾角為135-160度,所有的上折電磁圈均位于爐體的相同一側壁面上,電磁圈一側的每根上折電磁圈上均勻分布兩個進出水孔,電磁圈的上下兩端均設置豎向的接管,接管與電磁圈相連通,接管的末端設置水平向的接板,兩塊接板對接設置,爐體的電磁圈外周均勻分布至少四根豎向的磁軛。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采用在電磁圈一側設置上折電磁圈,上折電磁圈與電磁圈為一體,上折電磁圈為直線向上傾斜,上折電磁圈與電磁圈的夾角為135-160度,與現有的電磁圈相比,整體長度縮短,重量輕,因此加熱量減小,上折電磁圈內的加熱熔液在上升過程中會減速,導致熱量不斷堆積而升溫,從而達到了在加熱過程中明顯減小加熱量,且能使爐體快速升溫的目的,解決了長期以來難以解決的技術難題。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總裝結構示意圖;
圖1中:爐體1、電磁圈2、上折電磁圈3、進出水孔4、接管5、接板6、磁軛7。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爐體1外周環繞呈彈簧式的電磁圈2,電磁圈2一側設置上折電磁圈3,上折電磁圈3與電磁圈2為一體,上折電磁圈3為直線向上傾斜,電磁圈2與水平面的夾角為10-30度,上折電磁圈3與電磁圈2的夾角為135-160度,所有的上折電磁圈3均位于爐體1的相同一側壁面上,電磁圈2一側的每根上折電磁圈3上均勻分布兩個進出水孔4,電磁圈2的上下兩端均設置豎向的接管5,接管5與電磁圈2相連通,接管5的末端設置水平向的接板6,兩塊接板6對接設置,爐體1的電磁圈2外周均勻分布至少四根豎向的磁軛7。
技術特征:
1.一種提高電磁感應效率的電磁感應爐,是由:爐體(1)、電磁圈(2)、上折電磁圈(3)、進出水孔(4)、接管(5)、接板(6)、磁軛(7)構成;其特征在于:爐體(1)外周環繞呈彈簧式的電磁圈(2),電磁圈(2)一側設置上折電磁圈(3),上折電磁圈(3)與電磁圈(2)為一體,上折電磁圈(3)為直線向上傾斜,電磁圈(2)與水平面的夾角為10-30度,上折電磁圈(3)與電磁圈(2)的夾角為135-160度,所有的上折電磁圈(3)均位于爐體(1)的相同一側壁面上,電磁圈(2)一側的每根上折電磁圈(3)上均勻分布兩個進出水孔(4),電磁圈(2)的上下兩端均設置豎向的接管(5),接管(5)與電磁圈(2)相連通,接管(5)的末端設置水平向的接板(6),兩塊接板(6)對接設置,爐體(1)的電磁圈(2)外周均勻分布至少四根豎向的磁軛(7)。
技術總結
一種提高電磁感應效率的電磁感應爐,爐體外周環繞呈彈簧式的電磁圈,電磁圈一側設置上折電磁圈,上折電磁圈與電磁圈為一體,上折電磁圈為直線向上傾斜,所有的上折電磁圈均位于爐體的相同一側壁面上,電磁圈一側的每根上折電磁圈上均勻分布兩個進出水孔,電磁圈的上下兩端均設置豎向的接管,接管與電磁圈相連通,接管的末端設置水平向的接板,兩塊接板對接設置,爐體的電磁圈外周均勻分布至少四根豎向的磁軛;與現有的電磁圈相比,整體長度縮短,重量輕,因此加熱量減小,上折電磁圈內的加熱熔液在上升過程中會減速,導致熱量不斷堆積而升溫,從而達到了在加熱過程中明顯減小加熱量,且能使爐體快速升溫的目的。